1. 真空搅拌脱泡机设备启动前检查
电源与部件检查:确认设备电源连接稳定,检查真空泵、搅拌装置、加热系统(如有)等关键部件是否完好,确保无松动或损坏。
清洁与密封性验证:清理真空室及搅拌桶内部,确保无残留杂质;检查密封圈、阀门等部位是否完好,防止漏气影响脱泡效果。
2. 材料准备与容器选择
材料预处理:根据材料特性(如环氧树脂、硅胶、电子浆料等)按比例称量并混合均匀,避免因配比错误导致脱泡失败。
容器适配:选择耐真空、耐腐蚀的容器,确保其容量不超过设备规格的80%,防止搅拌过程中溢出;容器材质需与材料兼容(如避免金属容器与酸性材料反应)。
3. 参数设定与模式选择
真空度设定:根据材料粘度调整真空度(通常为-0.08~-0.095MPa),高粘度材料需更高真空度以加速气泡膨胀。
搅拌参数设定:
低粘度材料(如稀胶水):公转速度300-600rpm,自转速度150-300rpm。
高粘度材料(如电子浆料):公转速度800-1400rpm,自转速度400-2000rpm。
模式选择:自动模式适用于标准化流程(可预设转速、时间、真空度);手动模式灵活调整参数,适合实验性操作。
4. 材料装载与容器密封
均匀装载:将混合后的材料缓慢倒入搅拌桶,避免产生初始气泡;确保材料表面平整,无凹凸不平。
密封操作:将容器放置在真空室工作台面,紧密闭合密封盖,检查密封圈是否贴合,防止漏气。
5. 真空泵启动与抽气
逐步抽气:启动真空泵,观察真空表指示,确保压力逐渐降至设定值;避免快速抽气导致材料剧烈翻滚或溢出。
气泡监控:通过观察窗查看材料表面气泡逸出情况,若气泡过多可微调真空度或搅拌速度。
6. 搅拌装置启动与协同脱泡
公转与自转同步:启动搅拌装置,公转产生离心力将气泡推向表面,自转形成剪切力破碎大气泡为微泡,双重作用加速脱泡。
温度控制(如有):若设备配备加热系统,根据材料特性设定温度(如硅胶脱泡需控制在25-40℃),加热可降低材料粘度,促进气泡释放。
7. 脱泡过程监控与参数调整
实时观察:密切关注真空表、转速表及材料状态,确保参数稳定;若气泡排出缓慢,可适当提高真空度或搅拌速度。
异常处理:如遇材料溢出、设备异响或真空度下降,立即暂停操作,检查密封性、搅拌桨位置或真空泵状态。
8. 脱泡完成判定与停机
时间或阈值控制:根据预设时间(如5-10分钟)或气泡含量阈值(如无可见气泡)判定脱泡完成。
顺序停机:先关闭搅拌装置,再停止真空泵,避免搅拌桨停止瞬间产生负压导致材料倒吸。
9. 真空释放与材料取出
缓慢泄压:打开放气阀门,缓慢释放真空室压力至常压,防止材料因压力突变而喷溅。
安全取出:佩戴防护手套,小心打开密封盖,取出脱泡后的材料;检查材料表面是否均匀、无气泡,符合质量要求。
10. 真空搅拌脱泡机设备清洁与维护
残留清理:用无尘布擦拭真空室、搅拌桶及密封圈,避免材料固化堵塞设备。
部件检查:定期检查真空泵油位、搅拌桨磨损情况及密封圈弹性,及时更换老化部件。
数据记录:记录本次操作参数(真空度、搅拌速度、时间等)及脱泡效果,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参考。